引起败血症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B族链球菌等。败血症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大量繁殖导致的全身性感染,需及时就医治疗。
1、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可通过皮肤伤口或医疗器械侵入血液。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及皮肤瘀点,严重时导致感染性休克。临床常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该菌易产生耐药性,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当免疫力低下或发生肠道穿孔时可入血引发败血症。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伴持续高热。治疗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药物。该菌产生的内毒素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
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于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通过黏膜破损处进入血流。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脓痰及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临床常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此菌。
4、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可通过呼吸机、导管等医疗设备传播。特征性表现为蓝绿色脓液和坏死性皮损。治疗需选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多黏菌素B等特殊抗生素。该菌对多种消毒剂具有天然耐药性。
5、B族链球菌B族链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患儿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及皮肤发花。孕妇产前筛查阳性者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新生儿感染时可选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药物。该菌定植于产妇生殖道是主要感染源。
预防败血症需加强伤口护理、规范使用医疗器械,出现持续高热或寒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者可通过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降低感染风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