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第一次来月经量少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恢复较慢、哺乳频率较高有关。
哺乳期月经量少通常与体内泌乳素水平较高相关。泌乳素会抑制卵巢功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足,表现为月经量减少。哺乳频率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部分产妇产后子宫内膜修复较慢,首次月经脱落的内膜组织较少,也会出现经量减少现象。这种情况多为生理性改变,随着哺乳次数减少会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情况下需考虑病理性因素。宫腔粘连可能导致经血流出受阻,常伴随周期性下腹痛。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月经量,可能伴有畏寒、乏力等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稀发,通常伴随痤疮、多毛等表现。若月经量持续过少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进行妇科检查。
哺乳期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