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症状主要包括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血尿及肾功能减退。该疾病是肾小球病变的一种类型,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肾活检确诊。
1、蛋白尿蛋白尿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典型表现,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置不散。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入尿液,长期蛋白尿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患者需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严重时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治疗。
2、水肿水肿多始于眼睑和下肢,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体重短期内增加、鞋袜紧绷等症状。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医生可能开具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缓解水肿,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3、高血压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及水钠潴留相关。高血压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需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常用降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4、血尿部分患者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茶色,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破坏。血尿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需与尿路感染鉴别。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必要时使用黄葵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5、肾功能减退疾病进展后可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增多等。肾功能减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需定期监测肾功指标。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复方α-酮酸片调节代谢,终末期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超声。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