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道感染是指因外伤、手术或炎症导致皮肤与深部组织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于慢性骨髓炎、肛瘘等疾病。窦道感染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渗出等症状。
1、外伤性窦道感染皮肤破损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形成窦道并继发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或深部刺伤,伤口持续渗液可能伴随发热。需彻底清创后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碘伏溶液冲洗。
2、术后窦道感染外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可形成窦道,多见于胃肠手术或骨科内固定术后。表现为缝线处反复流脓,可能伴随肉芽组织增生。需拆除缝线引流,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左氧氟沙星片。
3、结核性窦道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窦道,好发于淋巴结结核或脊柱结核。特征为窦道口苍白、分泌物稀薄,可能伴有低热盗汗。需长期联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4、肛周窦道感染肛腺阻塞继发感染可形成肛瘘窦道,典型症状为肛门周围硬结伴周期性破溃溢脓。急性期需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慢性期建议行肛瘘挂线术。
5、异物残留性窦道体内残留手术缝线或骨钉等异物可导致窦道长期不愈。表现为窦道经久不闭合,分泌物有异味。需手术取出异物后,联合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控制感染。
窦道感染患者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无菌敷料。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发热或脓液增多应及时复查,深部窦道可能需影像学检查评估范围。慢性感染患者建议定期监测炎症指标,遵医嘱完成足疗程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