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常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该菌通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
2、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可导致支气管肺炎。典型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伴脓痰。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临床常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头孢克肟等药物治疗。疫苗接种是重要预防手段。
3、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属于非典型病原体,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特征为持续性干咳伴低热,胸片显示间质性改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对其有特效。病程通常呈自限性,但咳嗽症状可能持续较久。
4、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起病隐匿,常见咽痛、声嘶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阵发性咳嗽。诊断依赖血清学检查,治疗首选多西环素或莫西沙星。该病原体可在人群中形成小规模流行,需注意呼吸道隔离。
5、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首要病原,冬季高发。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帕利珠单抗可用于高危患儿预防。
预防肺炎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可减少病原体传播。建议高风险人群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滥用抗生素。恢复期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