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死因主要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结构或功能缺陷,其预后与畸形类型、严重程度及干预时机密切相关。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复杂心脏畸形如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长期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引发心肌重构。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情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2、严重心律失常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或手术瘢痕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法洛四联症术后患者尤其易发生猝死。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评估风险,必要时需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或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结构异常易致血流湍流,使细菌在瓣膜或心内膜附着增殖。未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患者发热、栓塞症状需警惕。血培养阳性确诊后应静脉注射青霉素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严重瓣膜破坏需手术清创或置换。
4、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长期未纠治可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出现不可逆肺血管病变。患者表现为紫绀、咯血、右心衰竭。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可延缓进展,但最终可能需要心肺联合移植。
5、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低氧血症和循环衰竭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凝血障碍等多系统受累。复杂先心病姑息术后患者更易出现此情况。需通过持续氧疗、输注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疗,但预后通常较差。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定期随访心脏超声和心功能评估,避免剧烈运动和呼吸道感染。妊娠、拔牙等有创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钠盐摄入,遵医嘱规范用药可改善长期生存质量。出现气促加重、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