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可能引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严重后遗症,但多数人及时干预后不会遗留长期损害。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缺氧产生的病理反应,主要与海拔上升过快、个体适应能力差异等因素有关。
高原脑水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共济失调、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可能与脑细胞缺氧导致血脑屏障破坏、颅内压升高有关。高原肺水肿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多因缺氧性肺动脉收缩、毛细血管渗漏引发。部分人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出现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少数长期未治疗者可能遗留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极个别重症患者因多器官衰竭导致永久性损害。
高原反应后遗症预防关键在于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进入高原前应阶梯式适应海拔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出现头痛、恶心等初期症状时需立即停止上升并补充氧气,必要时服用乙酰唑胺片预防病情进展。已发生脑水肿或肺水肿者需立即下降至低海拔地区,配合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建议高原旅行者携带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有慢性心肺疾病者需谨慎评估出行风险。
高原旅行后若持续存在头痛、乏力等症状超过两周,建议到呼吸内科或高原病专科就诊排查。日常可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避免吸烟饮酒加重缺氧状态。初次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者建议准备葡萄糖口服液等应急物品,并结伴而行以便及时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