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疼痛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镇痛、药物止痛、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裂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过度劳损、病理性骨折、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骨裂后需立即停止活动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处。上肢骨裂可用前臂吊带或腕部支具,下肢骨裂需拄拐避免负重。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错误的早期活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
2、冷敷镇痛急性期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患处15-20分钟,可选用冰袋或冷冻凝胶贴。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用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禁止热敷或按摩患处。伴随皮肤破损时需先清创再冷敷。
3、药物止痛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曲马多缓释片,骨质疏松患者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片。药物需餐后服用,避免与酒精同服。胃肠道不适者应选用栓剂或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4、物理治疗急性期过后可采用超声波促进骨痂形成,选用0.8-1.0W/cm²强度每日治疗10分钟。恢复期使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每日30分钟刺激成骨细胞活性。配合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开金属内固定物。
5、手术治疗移位明显的骨裂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钛合金接骨板或髓内钉。关节内骨折需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配合植骨术。术后2周拆线,6-8周逐步负重。病理性骨折需同时处理原发病,如骨肿瘤刮除术。
骨裂恢复期需保证每日500mg钙质摄入,可食用乳制品、豆腐、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D每日补充400-800IU,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避免影响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从被动活动过渡到抗阻运动,6个月内避免剧烈冲撞性运动。定期复查监测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活动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