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后遗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多系统损害,需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并发症进展。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或飞蚊症,晚期可能引发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发病与血糖波动、高血压等因素相关。临床常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或通过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性病变。患者需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
2、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蛋白尿和水肿,严重时进展为尿毒症。与糖基化终产物堆积、肾小球高压有关。治疗需使用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配合阿魏酸哌嗪片改善肾微循环。限制蛋白质摄入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延缓病情。
3、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常见袜套样分布。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是主要机制。甲钴胺片和依帕司他片可营养神经,疼痛剧烈时可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日常需避免烫伤和机械损伤,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4、糖尿病足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共同引发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常见诱因包括不合脚鞋袜、轻微外伤等。治疗需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严重缺血时行血管重建术。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选择透气鞋袜,禁止自行处理胼胝。
5、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与糖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建议每周进行有氧运动,饮食遵循低GI原则,戒烟并控制体重。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血糖监测记录,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饮食上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根据体能状况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出现视力骤降、下肢水肿或胸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通过规范用药、科学膳食和适度运动的综合管理,可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