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表现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消化道出血。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和长期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1、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是胃炎的典型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表现为隐痛、钝痛或烧灼样疼痛。急性胃炎疼痛较剧烈,可能伴随阵发性加重;慢性胃炎疼痛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疼痛常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可能暂时缓解。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2、腹胀腹胀多因胃动力障碍或食物排空延迟导致,患者常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早饱感,即进食少量食物即产生饱腹感。部分患者会伴随嗳气或肠鸣音亢进。胃排空功能检测可发现胃蠕动减弱,这与胃黏膜炎症影响神经调节有关。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在急性胃炎中更为常见,呕吐物可能含有胃内容物或胆汁。严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慢性胃炎患者多在晨起或进食后出现恶心感。呕吐中枢受炎症刺激或胃内压力增高时可能触发该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糜烂或出血点。
4、食欲减退食欲减退与胃酸分泌异常和消化功能下降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对油腻食物的厌恶感或饮食习惯改变。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胃液分析可发现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这与胃炎类型和病程进展相关。
5、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多见于糜烂性胃炎或急性应激性胃炎。出血量少时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大量出血可能导致休克。胃镜检查能明确出血部位和程度,常见胃黏膜血管显露或溃疡形成。出血性胃炎需及时进行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
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规律进食有助于维持胃酸分泌节律,少量多餐可减轻胃部负担。戒烟限酒能减少胃黏膜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对改善胃动力有帮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规范治疗。适当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