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是一种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瘙痒或脱屑。该病与日光暴露时间、个体光敏感度及防护措施不足有关,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
日光性皮炎的发生与皮肤对紫外线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可穿透表皮层,直接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导致炎症介质释放。急性期常在曝晒后数小时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严重时伴随水疱或疼痛。慢性反复暴露可能引起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扩张。易感人群包括皮肤白皙者、儿童、长期户外工作者及服用光敏性药物者,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光过敏现象。
预防日光性皮炎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时段应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需穿戴宽檐帽、防晒衣等物理遮挡。选择SPF30以上、PA+++的广谱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游泳或出汗后需立即重新涂抹。日常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摄入,帮助增强皮肤抗光老化能力。出现皮损后应避免搔抓,用冷毛巾湿敷缓解灼热感,严重时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或外用糖皮质激素。
若皮肤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热或头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生重度光毒性反应,须及时就医。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需排查红斑狼疮、卟啉病等潜在疾病。建议每年春季前进行皮肤光敏感测试,根据结果调整防护方案。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阴天仍坚持涂防晒、选择UPF50+防晒衣物等措施建立持续防护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