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通常需要挂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压力、神经递质失衡、重大生活事件、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精神心理科精神心理科是诊疗抑郁症的核心科室,医生会通过问诊、量表评估等方式明确诊断。抑郁症可能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常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若伴随自杀倾向或严重社会功能损害,可能需住院治疗。
2、心理科心理科侧重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非药物方式干预轻度抑郁。对于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引发的情绪问题,心理评估和定期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症状。部分医院会开展团体治疗或正念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认知模式。若症状持续加重,医生会建议转诊至精神心理科。
3、神经内科当抑郁症状与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时,需优先就诊神经内科。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脑肿瘤也可能导致继发性抑郁,医生会通过头部CT、激素检测等排查器质性病变。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配合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片、盐酸舍曲林分散片等。
4、心身医学科心身医学科适合诊治由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引发的抑郁状态。这类科室通常采用药物与放松训练结合的方式,改善患者躯体化症状。对于更年期抑郁或产后抑郁,医生可能推荐联合激素调节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等。
5、中医科中医科将抑郁归为"郁证",通过疏肝解郁类中药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配合针灸调理。对于药物副作用敏感者或轻度抑郁,耳穴压豆、拔罐等中医疗法可作为辅助手段。需注意重度抑郁仍需以西医治疗为主,避免延误病情。
抑郁症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中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家属应避免指责患者"想不开",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并定期复诊。若出现失眠加重或自伤念头,须立即陪同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冬季光照不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