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可能会自行脱落,但概率较低。子宫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其脱落与否与息肉大小、位置、类型等因素相关。
体积较小的子宫息肉存在自然脱落的可能,尤其是直径小于1厘米的带蒂息肉。这类息肉可能随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剥脱而排出,患者可能观察到阴道排出肉样组织。生理性息肉或由激素波动引起的增生性息肉更易发生脱落,通常不会伴随明显不适。若脱落过程中未完全排出,可能引起短暂性点滴出血,多数在1-3个月内可自行停止。
体积较大或广基型息肉通常难以自行脱落。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多发性息肉或位于子宫下段的息肉容易持续存在,可能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病理性息肉如腺肌瘤样息肉或恶变风险较高的息肉更需医疗干预。此类情况下,异常出血可能持续3-6个月,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症状,需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
建议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组织物排出时保留排出物供医生检查。定期妇科超声可监测息肉变化,40岁以上女性或绝经后出血患者应提高警惕。日常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保健品,保持会阴清洁可降低感染风险。若确诊为子宫息肉,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观察随访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