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宫颈炎是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需通过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测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1. 病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可能导致宫颈充血水肿,分泌物呈脓性;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常见黏液脓性分泌物。两者均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或盐酸多西环素片。患者需完成全程用药并避免性接触直至治愈。
2. 理化刺激阴道冲洗、避孕器具放置或宫颈手术操作可能破坏宫颈黏膜屏障,导致继发感染。表现为宫颈充血伴接触性出血,分泌物可能带血丝。需去除刺激因素后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局部抗感染,严重者可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避免加重黏膜损伤。
3. 阴道微生态失衡阴道菌群失调时,条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过度繁殖可上行感染宫颈。常见于频繁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异味。需恢复阴道微环境,可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联合口服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会阴部。
4. 继发盆腔感染急性宫颈炎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出现发热、下腹压痛等全身症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合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消炎。严重盆腔脓肿形成时需手术引流。此类患者应卧床休息并监测体温变化。
5. 特殊人群处理妊娠期急性宫颈炎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宜选用对胎儿安全的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发生萎缩性宫颈炎,可局部应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抵抗力。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需复查宫颈分泌物确认病原体清除,性伴侣应同步检查和治疗。
急性宫颈炎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急性期症状缓解后仍须完成规定疗程,防止转为慢性炎症。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异常阴道流血时需立即复诊。定期妇科体检和安全性行为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