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宫颈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测、病原体培养、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等方式确诊。急性宫颈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机械性损伤、化学刺激、免疫力下降、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引起。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阴道窥器直接观察宫颈充血水肿程度,检查宫颈管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急性期可见宫颈表面呈鲜红色糜烂样改变,触碰易出血。该方法可初步判断炎症范围,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
2、分泌物检测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pH值测定和胺试验,急性宫颈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常超过4.5。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线索细胞检测可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感染时,革兰染色可能发现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包涵体。
3、病原体培养将宫颈分泌物接种于特殊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淋球菌、衣原体等特定病原体。核酸扩增检测技术能快速识别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DNA,其敏感度超过90%。该方法对指导针对性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4、宫颈刮片采用宫颈刷获取宫颈管上皮细胞,既能进行巴氏染色筛查癌前病变,又能通过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急性炎症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需注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鉴别诊断。
5、阴道镜检查通过光学放大系统观察宫颈血管形态和上皮结构,醋酸试验下急性宫颈炎表现为弥漫性白色上皮伴点状血管。可精准定位活检部位,排除宫颈癌变可能。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阴道冲洗和性生活。
确诊急性宫颈炎后应避免性生活至治疗结束,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和游泳,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防止转为慢性宫颈炎。合并性传播疾病时需性伴侣同步治疗,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