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有脑梗的人需特别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和坚持药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脑梗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脑血流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因素相关。
1、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脑梗的重要诱因,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缬沙坦等。高血脂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降低血脂,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
2、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应减少盐、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的摄入。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血管的损害。
3、坚持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适用于房颤患者,预防心源性脑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
4、定期随访:脑梗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评估病情变化。
5、心理疏导:脑梗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支持和疏导。家庭成员应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有脑梗的人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遵医嘱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心理调适,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