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预后差异较大,轻症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完全恢复,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神经损伤甚至死亡。预后主要与病因控制、病情分期、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管理相关。
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若能及时消除诱因并接受降氨治疗,多数在1-2周内神志可恢复正常。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通过乳果糖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等药物降低血氨,配合限制蛋白饮食,通常预后良好。此阶段脑组织尚未发生结构性改变,治疗后认知功能多无遗留损害。
中晚期患者出现昏迷或反复发作时,预后显著恶化。肝硬化终末期合并的肝性脑病,1年生存率明显降低,这与血氨持续升高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脑代谢紊乱相关。需长期服用利福昔明片维持治疗,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若合并肝肾综合征、严重感染或多器官衰竭,病死率将大幅上升。部分存活患者可能遗留注意力不集中、锥体外系症状等后遗症。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氨及肝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蛋白摄入量,避免便秘、感染等诱因。家属需观察患者性格改变、定向力障碍等早期症状,出现嗜睡或行为异常时立即就医。终末期患者应考虑进行肝移植评估,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并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