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牵引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体位调整、牵引装置维护、并发症预防及营养支持。主要措施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压疮、检查牵引力线稳定性、观察神经症状变化、补充高蛋白饮食。
1、伤口护理术后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颅骨钉道入口,观察有无渗液或红肿。钉道周围涂抹碘伏消毒,覆盖透气敷料。若出现局部发热、脓性分泌物或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牵引期间禁止自行触碰或调整颅骨钉位置。
2、体位管理保持头颈部与牵引力线方向一致,使用软枕支撑颈肩部。每2小时协助患者轴向翻身一次,避免拖拽头部。侧卧时用枕头维持脊柱中立位,防止牵引重量偏移。床尾可抬高15-20度作为反牵引,但需确保患者无滑脱风险。
3、装置维护每日检查牵引绳是否在滑轮槽内,砝码悬空无阻碍。测量两侧颅骨钉外露长度是否对称,误差超过3毫米需调整。牵引重量通常维持4-6公斤,不可随意增减。发现绳索磨损、砝码松动或支架移位时,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处理。
4、并发症监测观察有无头痛加剧、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警惕硬膜外血肿。检查四肢肌力和感觉,早期识别脊髓压迫。定时测量体温,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长期卧床者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5、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软食,如鱼肉泥、蒸蛋、果蔬汁等,促进伤口愈合。钙质摄入量每日不低于800毫克,可食用乳制品、豆腐等。少食多餐避免呛咳,进食时保持半卧位。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术后康复期需持续佩戴颈托2-3个月,逐步进行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牵引通常维持4-6周。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保持环境无障碍物,配备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出现眩晕、步态不稳等异常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