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主要有胃小弯、胃窦部、胃角、胃体下部及幽门管。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指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病变深度超过黏膜肌层。
1、胃小弯胃小弯是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此处黏膜皱襞较多且血供相对较差,胃酸容易在此处滞留。胃小弯溃疡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可能伴有反酸嗳气。胃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边缘整齐。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必要时可加用克拉霉素片根除幽门螺杆菌。
2、胃窦部胃窦部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该部位靠近幽门括约肌,食物摩擦和胃酸刺激较明显。患者常出现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缓解但易复发。胃镜下可见充血水肿的黏膜环绕溃疡灶。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同时需检测碳13呼气试验明确感染情况。
3、胃角胃角是胃体与胃窦交界的锐角区域,此处黏膜转折处易受机械刺激。溃疡多呈线性或霜斑样,可能引起持续性隐痛并向背部放射。该部位溃疡易发生穿透性病变,需警惕出血风险。治疗推荐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
4、胃体下部胃体下部溃疡常见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该区域黏膜防御功能较弱。疼痛多呈钝痛且无典型节律性,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胃镜下可见基底覆白苔的深溃疡。需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使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促进愈合。
5、幽门管幽门管溃疡易导致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饱胀和呕吐宿食。此处溃疡愈合后易形成瘢痕狭窄,胃镜检查可见管腔变形。治疗需采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肠溶片,配合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严重狭窄需内镜下扩张治疗。
胃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浓茶咖啡,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羹,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注意进餐细嚼慢咽,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