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血压控制、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建议减少高盐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维持健康体重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很重要。
2、药物治疗降糖药物可选择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需遵医嘱调整剂量。降压药物常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联合用药时需监测肝肾功。胰岛素治疗适用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需规范注射技术。
3、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波动规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建议每3个月检查1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适合血糖波动大患者。
4、血压控制家庭血压监测应选择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评估昼夜血压节律,识别隐匿性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
5、并发症管理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传导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足部护理包括每日检查双足、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心血管风险评估需综合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必要时进行冠脉CT检查。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饮食方面推荐低升糖指数食物,分餐制有助于平稳血糖。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能改善心肺功能。保持良好作息和积极心态对疾病控制很重要,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每年进行全面体检,评估各靶器官损害程度,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