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感染蛔虫可能出现腹痛、食欲异常、肛门瘙痒等症状。蛔虫病主要由饮食卫生不良引起,可通过粪便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驱虫药物。
1、腹痛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时可能引起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多与虫体活动刺激肠壁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肠梗阻表现如腹胀、停止排便排气。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粪便虫卵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或复方甲苯咪唑丸等驱虫药物。
2、食欲异常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亢进伴体重下降,后期可发展为厌食。蛔虫消耗宿主营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儿童患者常见面部白斑、指甲白点等体征。日常需加强餐具消毒,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治疗期间可配合蛋白粉等营养补充。
3、肛门瘙痒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可能引起剧烈瘙痒,抓挠后易继发皮肤感染。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夜惊磨牙,成人可能发现内裤上有细小虫体。可用温水清洗后涂抹氧化锌软膏缓解症状,同时需煮沸消毒贴身衣物。
4、呼吸道症状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可能出现咳嗽、低热等类似感冒症状,胸片可见游走性浸润影。通常2周内自行缓解,若合并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有哮喘病史者可能诱发喘息发作。
5、并发症表现虫体钻入胆管可能引发胆绞痛、黄疸,需急诊行内镜取虫。大量成虫缠绕成团可能导致肠套叠,表现为果酱样便和腹部包块。此类情况须立即就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预防蛔虫病需严格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蔬菜水果充分浸泡洗净。家庭成员应同步检查治疗,宠物定期驱虫。治疗后2周需复查粪便,阴性后方可确认治愈。妊娠期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用药风险,避免使用吡喹酮片等致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