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伴随呕吐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脑膜炎、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儿童发热时出现呕吐需警惕脱水风险,家长应及时监测体温并补充水分,若呕吐频繁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1、胃肠型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是常见诱因,典型表现为发热伴呕吐、腹痛及腹泻。家长需保持儿童清淡饮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药物。注意观察尿量防止脱水。
2、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发热多低于39℃,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建议家长准备电解质水,避免高糖饮食。医生可能开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调节肠道菌群。
3、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引发结肠炎症,特征为高热伴黏液脓血便,呕吐可能由毒素刺激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小檗碱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等抗菌及微生态制剂。家长应严格处理排泄物避免交叉感染。
4、脑膜炎颅内感染导致颅内压增高时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伴有持续高热、颈项强直。需紧急就医进行腰椎穿刺确诊,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治疗。家长发现异常神经症状须立即送医。
5、肠梗阻肠道结构异常或蠕动障碍引发梗阻,表现为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渣,可能伴随腹胀。需禁食禁水并急诊处理,医生可能使用甘油灌肠剂、开塞露或安排手术治疗。家长切勿自行使用止吐药物掩盖病情。
儿童发热呕吐期间应保持侧卧防误吸,使用温水擦拭物理降温,记录呕吐次数及性状。恢复期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等产气饮品。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囟门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体征,体温超过38.5℃或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应及时儿科就诊。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患病儿童应单独使用厕所,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