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出血通常由胃黏膜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可能与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应激性损伤、酗酒等因素有关。胃溃疡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就医。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配合黏膜保护剂治疗。
2、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会破坏胃黏膜防御机制,导致胃酸侵蚀黏膜下层血管。感染者常见上腹隐痛、餐后腹胀,严重时出现柏油样便。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活检,根治方案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铋剂四联疗法。
3、胃酸分泌过多胃泌素瘤或神经内分泌紊乱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腐蚀胃壁血管。患者常有夜间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除使用埃索美拉唑等抑酸药物外,需排查促胃液素水平异常等病因。
4、应激性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烧伤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胃黏膜缺血坏死。这类出血往往突然发生且量较大,需静脉注射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必要时行血管栓塞治疗。
5、酗酒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同时刺激胃酸分泌。长期酗酒者易出现呕新鲜血液,常伴有肝功能异常。除戒酒外,需使用硫糖铝等黏膜修复剂,并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代谢。
胃溃疡出血患者恢复期应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过热及咖啡因摄入,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减轻胃部负担。建议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急性出血期需绝对卧床,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呕吐物及粪便颜色变化。心理方面需缓解焦虑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