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14毫米时通常会出现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厚与脱落是月经形成的关键过程,其厚度变化受激素水平调节。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呈现动态变化。卵泡期雌激素促使内膜逐渐增厚,排卵后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使内膜进一步增稠并富含血管。若未受孕,黄体退化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内膜失去支持而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临床超声测量显示,多数女性月经来潮前内膜厚度处于10-12毫米范围,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在8毫米时即出现月经,也有达到14毫米才来潮的情况。内膜厚度不足8毫米可能提示激素分泌异常或宫腔粘连,超过14毫米未脱落需排查内膜增生等病变。测量时应结合月经周期时相,排卵期前持续低于7毫米或黄体期超过15毫米建议就医评估。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适量摄入豆制品、坚果等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导致的激素紊乱。经期注意保暖,记录月经周期变化,若持续出现内膜厚度与月经不同步或异常出血,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