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视力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视力下降可能与遗传、用眼过度、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等因素有关。
1、生活干预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可远眺绿色植物或闭目养神。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避免在昏暗或强光下用眼。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以及富含花青素的蓝莓、紫甘蓝等食物。
2、物理治疗通过眼球转动训练、热敷按摩改善眼周血液循环。使用正规医疗器械进行红光治疗或弱视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中医针灸可取睛明、攒竹等穴位,但须由执业医师操作。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缓解视疲劳,玻璃酸钠滴眼液改善干眼症,复方血栓通胶囊促进眼底微循环。青少年假性近视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使用周期。
4、屈光矫正验配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18岁以上度数稳定者,经专业评估后可选择准分子激光手术或ICL晶体植入术。45岁以上人群出现老花时可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
5、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可能需进行小梁切除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需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脱离需尽快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
建议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青少年及高度近视者需每半年检查眼底。避免用力揉眼或剧烈碰撞,强光环境下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延缓近视发展。若突然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或视野缺损,应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