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瘘、肛周病变、营养不良和肠外表现。这些并发症可能由炎症反复发作、组织纤维化、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1、肠梗阻:
克罗恩病长期炎症可导致肠壁增厚和纤维化,引发肠腔狭窄。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机械性梗阻症状。轻度狭窄可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缓解,严重者需行狭窄成形术或肠段切除术。
2、肠瘘:
穿透性炎症可能形成异常通道,常见回肠-膀胱瘘或肠-皮肤瘘。瘘管易继发感染,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或皮肤渗液。治疗需控制活动期炎症,复杂瘘管需外科清创和引流。
3、肛周病变:
约30%患者会出现肛裂、肛瘘或肛周脓肿。病变常伴随排便疼痛和分泌物。除抗炎治疗外,需保持局部清洁,脓肿需切开引流,复杂肛瘘可能需挂线治疗。
4、营养不良:
慢性腹泻和吸收障碍可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B12缺乏等。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通过高蛋白饮食、肠内营养补充纠正。严重贫血患者可能需要铁剂或维生素注射治疗。
5、肠外表现:
约25%患者伴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或葡萄膜炎等。这些症状与免疫异常相关,需协同风湿免疫科或眼科治疗。关节症状通常在肠道炎症控制后缓解。
克罗恩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优先选择低渣、高热量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蠕动。定期监测体重和营养指标,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复诊。心理疏导对缓解疾病焦虑尤为重要,可参与患者互助小组获取支持。
洋地黄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洋地黄中毒引发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
1、室性早搏:
洋地黄中毒时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超载和钾离子流失,导致心室肌兴奋性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患者可能感到心悸或心跳停顿感。轻度中毒可通过停药和补钾缓解,严重者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房室传导阻滞:
洋地黄抑制房室结传导功能,可能引发一度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或完全性房室分离,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轻度阻滞停药后可恢复,高度阻滞需临时起搏治疗。
3、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
洋地黄中毒时心房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同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显示规律房性P波伴不规则心室率,心室率通常低于心房率。这种特征性心律失常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4、室性心动过速:
严重洋地黄中毒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连续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心率超过100次/分。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可进展为心室颤动,需立即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进行心电监护。
5、窦性心动过缓:
洋地黄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心率低于60次/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源性晕厥。轻度心动过缓停药观察即可,严重者需使用阿托品。
洋地黄中毒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钾摄入。日常需定期监测心率变化,出现明显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需定期复查血药浓度,避免同时使用利尿剂等可能加重中毒的药物。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更需警惕中毒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