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适。胆管炎通常由胆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寒战高热胆管炎患者常突发寒战后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发热多呈弛张热型。这与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胆管内脓性分泌物积聚有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右上腹痛持续性右上腹绞痛或胀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体检可见墨菲征阳性,与胆管扩张、胆汁淤积刺激神经有关。严重者可出现胆源性胰腺炎,需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
3、黄疸皮肤黏膜黄染通常在腹痛后1-2天出现,伴随尿色加深和陶土样便。因胆管梗阻导致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μmol/L。梗阻严重时需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4、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反应,因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消化所致。长期胆汁淤积可能引发维生素K缺乏,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预防出血倾向。
5、皮肤瘙痒约30%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夜间尤为明显,与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根本治疗需解除胆道梗阻。
胆管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胆汁淤积。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腹痛程度,若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