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拉肚子可能与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喂养不当宝宝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喂养过量或辅食添加过早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含有奶瓣,通常无发热。家长需调整喂养频率与单次奶量,6月龄前避免添加辅食。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2、乳糖不耐受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伴酸臭味。母乳喂养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添加乳糖酶,配方奶喂养者可更换无乳糖奶粉。家长需观察宝宝体重增长情况,必要时检测尿半乳糖。
3、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引起水样便腹泻,每日可达10余次,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避免使用止泻药。家长应做好奶瓶消毒与手卫生,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4、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时,宝宝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需通过大便培养确诊,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将宝宝餐具单独煮沸消毒,腹泻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
5、食物过敏牛奶蛋白或鸡蛋过敏常表现为腹泻伴湿疹,大便检测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过敏原,配方奶喂养儿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必要时做过敏原检测。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和肛周皮肤情况。腹泻期间继续母乳喂养,6月龄以上宝宝可适量饮用米汤。每次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避免使用湿巾擦拭。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