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子宫内感染通常由细菌上行感染、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医源性操作及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引起。孕晚期子宫内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胎心异常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B超等方式确诊,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提前终止妊娠。
1、细菌上行感染阴道或宫颈部位的细菌通过生殖道上行至宫腔是常见感染途径。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导致阴道菌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分泌物增多或异味。需通过阴道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会阴清洁。
2、胎膜早破胎膜破裂后失去屏障功能,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宫腔。可能与宫颈机能不全、羊水过多或感染本身有关,常伴随阴道流液、宫缩加剧。需卧床休息并监测感染指标,严重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必要时提前分娩。
3、生殖道炎症原有阴道炎、宫颈炎未控制可能引发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感染等易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出现下腹坠痛伴脓性分泌物。需规范治疗原发病,如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4、医源性操作羊膜腔穿刺、宫颈环扎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带入病原体。操作后出现持续低热或宫底压痛需警惕感染,可通过血炎症指标评估。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可降低风险,已发生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5、免疫力下降孕晚期母体免疫耐受增强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妊娠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会加重风险,可能伴随全身乏力、胎动减少。需控制基础疾病,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片增强抵抗力,出现感染征象时及时住院治疗。
孕晚期需每日监测体温并观察分泌物性状,避免盆浴及过度劳累。出现持续宫缩、发热或胎动异常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所有抗菌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产科医生指导,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