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一、病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毒性感染多见于秋冬季,细菌性感染则可能与免疫低下或继发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可能因支原体感染发病,表现为顽固性干咳。
二、症状典型症状为发热伴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后期可能出现痰鸣。呼吸频率增快是最重要体征,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部分患儿伴随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医生通过听诊闻及肺部固定湿啰音可初步判断,胸片显示斑片状阴影可确诊。血常规检查可区分病毒或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重症患儿需进行血气分析评估缺氧程度。
四、治疗轻症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配合氨溴索化痰。中重度需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氧疗适用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2%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缓解气道炎症。
五、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60%左右。少量多次喂水稀释痰液,拍背排痰每日3-4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出现嗜睡或紫绀需立即就医。
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家庭成员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患儿康复后应定期复查胸片,避免发展为慢性肺炎。居家护理期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咳嗽持续超过两周或反复发热,需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