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折可通过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等方式治疗。胸椎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
1、针灸: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骨折愈合。常用穴位包括夹脊穴、肾俞穴、命门穴等,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
2、推拿:推拿手法轻柔,可放松背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推拿时需避开骨折部位,重点按摩周围肌肉,每次15-20分钟,每周3次。
3、中药内服: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主。常用方剂包括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4-6周。
4、外敷:中药外敷可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促进愈合。常用药物包括三七粉、红花油等,每日外敷2次,每次30分钟,连续使用2-4周。
5、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后期,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可恢复胸椎活动度。锻炼方式包括五点支撑、飞燕式等,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逐步增加强度。
中医治疗胸椎骨折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