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止血、介入治疗、输血支持、手术清除血肿等方式治疗。自发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通常由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药物使用、腹部外伤、肿瘤破裂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轻度腹膜后出血或血肿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卧床时保持半卧位,减轻腹膜后压力。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腹痛加剧或休克表现。若出血量较少,部分患者可通过卧床制动实现血肿自行吸收。
2、药物止血对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需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或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若因抗凝药物过量引起,可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拮抗。血肿伴感染时需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
3、介入治疗血管造影确诊出血部位后,可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阻断出血血管。该方法适用于血管畸形或肿瘤破裂导致的活跃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需监测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腹痛等缺血性反应,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4、输血支持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需紧急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大量出血者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输血过程中需警惕过敏反应和循环超负荷,输血后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
5、手术清除血肿对于血肿持续扩大、压迫重要脏器或合并感染者,需行腹膜后血肿清除术。手术可经腹腔或腹膜后间隙入路,彻底止血并引流积血。术后放置引流管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患者恢复期应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等,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逐步恢复活动时需观察有无再出血征兆,三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出现剧烈腹痛或晕厥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