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一般能打针治疗,常用注射药物主要有唑来膦酸注射液、特立帕肽注射液、鲑降钙素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等。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骨痛、身高变矮、易骨折等症状。
1、唑来膦酸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该药物一年仅需静脉滴注一次,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
2、特立帕肽注射液特立帕肽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能刺激成骨细胞促进新骨形成。适用于骨折高风险患者,需每日皮下注射,疗程不超过24个月。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可能引起头晕或腿部抽筋等不良反应。骨肿瘤病史者禁用该药物。
3、鲑降钙素注射液鲑降钙素注射液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吸收,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有明显缓解作用。需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面部潮红。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药效降低,建议间歇性给药。过敏体质者用药前需皮试。
4、依降钙素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同样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适用于不愿或不能接受其他注射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该药物需冷藏保存,使用前需恢复至室温。与双膦酸盐类药物联用可能增强疗效。
5、地舒单抗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是RANK配体抑制剂,通过阻断破骨细胞成熟发挥作用。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用药便捷性高。需注意可能引起低钙血症,用药期间应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颌骨坏死是该药物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患者在接受注射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1000-1200毫克钙和800-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骨量。避免吸烟饮酒,居家环境应做好防滑措施预防跌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饮食可多选择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同时注意蛋白质均衡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