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作为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肢体麻木及言语障碍,但需结合药物与康复训练。
1、神经功能恢复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百会、风池,有助于激活受损神经通路,临床常用醒脑开窍针法,可配合使用甲钴胺、胞磷胆碱钠等神经营养药物。
2、改善脑循环针刺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增加梗死区侧支循环,常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防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
3、缓解运动障碍针对偏瘫采用阳明经取穴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提升肌力,必要时使用巴氯芬缓解肌张力增高,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引发痉挛。
4、言语功能重建针刺廉泉、通里等穴位对构音障碍有效,需同步进行语言训练,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吡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治疗周期通常需持续3个月以上。
建议在神经内科规范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每周治疗3次,期间监测血压及凝血功能,配合低盐低脂饮食及适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