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症状、避免外伤及规范用药。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表现为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降低等症状。
1、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血脂异常者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或瑞舒伐他汀钙片调节。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稳定。
2、改善生活方式严格戒烟可减缓血管病变进展。每日进行30-60分钟步行锻炼,以不诱发疼痛为度。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模式,增加西蓝花、燕麦等摄入。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避免久坐或双腿交叉压迫血管。
3、定期监测症状关注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记录间歇性跛行距离缩短情况。使用踝肱指数检测仪每月测量ABI值,若低于0.9需及时就医。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4、避免下肢外伤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和防滑鞋具,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后彻底擦干。修剪趾甲时避免损伤甲床,冬季禁用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出现足部破溃时立即使用碘伏消毒并就医处理。
5、规范用药管理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需长期规律服用。合并静息痛者可联合使用西洛他唑片改善微循环。禁止擅自调整他汀类药物剂量,服用抗凝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每3-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冬季注意下肢保暖但避免电热毯高温灼伤,睡眠时穿戴宽松棉袜。出现静息痛、足趾发黑等缺血加重表现时须立即血管外科就诊,必要时接受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日常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坐位时避免膝盖过度弯曲压迫腘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