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姨妈时出现尿失禁可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也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激素水平变化或子宫压迫等因素有关。尿失禁在经期常见原因主要有盆底肌功能暂时性减弱、经血刺激尿道口、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导致膀胱敏感度增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以及既往盆底损伤未完全恢复。
1、盆底肌功能减弱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引起盆底肌短暂松弛,这种激素变化会导致控尿能力下降。建议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加重肌肉负担。若伴随下腹坠胀感,可使用热水袋热敷缓解。
2、经血刺激尿道经血可能对尿道口黏膜产生刺激,引发尿急反应。需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清洁,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排尿后可用温水冲洗,但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菌群平衡。
3、激素影响膀胱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膀胱黏膜变薄,前列腺素升高则增强膀胱收缩敏感度。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保护泌尿道上皮,减少咖啡因及碳酸饮料摄入以降低膀胱刺激。
4、子宫压迫膀胱经期子宫充血增大会机械性压迫膀胱储尿空间。采取侧卧睡姿减轻压迫,白天定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若出现排尿疼痛或血尿需排查泌尿系统感染。
5、盆底损伤未愈既往分娩损伤或慢性腹压增高可能造成盆底肌持续性功能障碍。此类情况建议月经结束后进行盆底肌电评估,必要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或低频电刺激促进康复。
经期尿失禁通常建议记录排尿日记观察发生频率,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可练习中断排尿法增强肌肉控制力,即排尿中途主动收缩肌肉暂停尿流2-3秒后继续。若症状持续至经期结束后仍未缓解,或伴随发热、尿液浑浊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妇科或泌尿外科排查间质性膀胱炎、压力性尿失禁等器质性疾病。日常避免长期憋尿或便秘,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