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1、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治疗前需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治疗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
2、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和动脉内溶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可在发病6-24小时内进行,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动脉内溶栓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血管内治疗能够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脑血流灌注。
3、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用于非心源性栓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治疗需在发病24-48小时内开始,长期使用可预防卒中复发。
4、抗凝治疗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能够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治疗需在发病后数天内开始,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5、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旨在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药物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神经保护剂能够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抑制细胞凋亡。治疗需在发病早期开始,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效果更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预防卒中复发。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