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主要表现为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牙根暴露,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错位、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牙周治疗、正确刷牙、正畸干预、牙龈移植等方式改善。
1. 牙周炎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长期发展会破坏牙周组织,表现为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治疗需进行龈下刮治,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颊片、西吡氯铵含漱液控制感染。
2. 刷牙不当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机械性损伤牙龈。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避免过度摩擦牙龈。生理性萎缩无须用药,可配合含氟牙膏预防牙本质敏感。
3. 牙齿错位牙齿排列不齐导致局部牙龈受力异常,可能伴随咬合创伤。正畸治疗可调整牙齿位置,分散咬合力。重度错位者可考虑片切或拔牙矫正,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斑堆积。
4. 遗传因素家族性牙龈薄型易发生进行性萎缩,常伴有牙根暴露敏感。轻度者可用脱敏牙膏,中重度需行结缔组织移植术覆盖根面,术后短期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减轻炎症反应。
日常避免吸烟等刺激因素,使用牙线替代牙签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可延缓萎缩进展。出现冷热刺激痛或牙齿松动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