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和预防精神病可通过按摩或针灸特定穴位辅助改善症状,常用穴位主要有百会穴、神门穴、内关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等。需注意穴位刺激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正规医疗。
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属于督脉要穴。刺激该穴位有助于调节脑部气血运行,改善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可采用指压或艾灸方式,每日重复进行1-2次,每次持续3-5分钟。操作时力度需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2、神门穴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原穴。该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功效,对缓解心悸、烦躁等情绪障碍有帮助。精神病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可配合按压此穴,建议由家属协助操作。注意皮肤破损或炎症时禁止刺激该部位。
3、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辅助改善精神疾病伴随的胃肠不适。针灸该穴位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居家护理可采用拇指按压法,按压时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4、太冲穴太冲穴在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刺激该穴位可疏肝解郁,对缓解精神紧张、易怒等症状有一定作用。按摩时建议用拇指指腹从脚趾向脚踝方向推按,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孕妇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慎用此法。
5、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该穴位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对女性精神病患者伴随的月经紊乱有改善作用。可采用温和灸法,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禁用热灸。
精神病患者及家属需明确,穴位疗法仅作为辅助手段,必须配合精神科医生的规范化治疗。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酒精及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并定期复诊。若出现自伤或伤人倾向等紧急情况,须立即联系专业医疗机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