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眼皮有小疙瘩可能由睑腺炎、睑板腺囊肿、汗管瘤、脂肪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睑腺炎细菌感染导致睑腺急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疼痛的小硬结。早期可热敷缓解,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抗感染药物。
2、睑板腺囊肿睑板腺排出受阻形成的慢性肉芽肿,触诊为无痛性硬结。较小囊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刮除,常用药物包括氧氟沙星凝胶、地塞米松眼膏。
3、汗管瘤汗腺导管良性增生形成肤色小丘疹,与内分泌相关。通常无须治疗,影响美观时可选择激光或电灼术去除,外用药效果有限。
4、脂肪粒皮脂腺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粟丘疹,好发于眼周。避免过度揉眼及油腻护肤品,较大颗粒可由医生用无菌针头挑除,外涂维A酸乳膏可能帮助消退。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化妆后彻底卸妆。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或影响视力,应及时就诊眼科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