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药物、激光治疗、手术等方式治疗。口腔黏膜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外伤、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疼痛、溃疡、红肿等症状。
1、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过硬或过烫食物对黏膜的机械损伤。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有助于黏膜修复。过敏体质者需排查并规避过敏原食物。
2、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每日清洁口腔2次,配合含氟牙膏。餐后可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含漱,减少细菌滋生。避免使用酒精含量高的漱口产品刺激病灶。
3、使用药物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西地碘含片对真菌性口炎有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促进溃疡面愈合。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胶囊可用于自身免疫性黏膜病变。
4、激光治疗低强度激光照射能减轻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光动力疗法适用于顽固性口腔白斑,通过选择性破坏异常增生细胞控制病变进展。
5、手术黏膜活检术可明确癌前病变性质,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局限性黏膜白斑。顽固性腺周口疮可行病灶切除术,术后需配合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
日常应戒烟限酒,避免使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牙膏。每月自查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异常白色或红色斑块、长期不愈溃疡时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贫血患者应纠正营养不良状态。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停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