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肾衰竭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水肿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衰竭通常由外伤、感染或药物引起,慢性肾衰竭则多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相关。
1、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发展迅速,可能由外伤、严重感染、药物副作用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尿量突然减少、水肿、恶心、呕吐、疲劳等。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补充液体等。严重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2、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症状逐渐加重,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后期出现疲劳、食欲减退、皮肤瘙痒、尿量减少等。治疗包括控制原发病、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3、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肾衰竭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高盐、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低钾食物,如苹果、黄瓜等。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
4、药物治疗与透析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降压药、利尿剂等控制症状。对于严重肾衰竭患者,透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肾移植则是根治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
肾衰竭的症状和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