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一般是从鼻腔内的血管破裂后流出的,常见出血部位有鼻中隔前下部、鼻腔后部等。鼻出血可能由鼻腔干燥、外伤、高血压、血液病、鼻腔肿瘤等因素引起。
1、鼻中隔前下部该区域血管丰富且表浅,黏膜较薄,容易受到干燥空气、挖鼻等刺激导致血管破裂。此处出血量通常较少,可通过压迫鼻翼或冷敷止血。反复出血需排查维生素缺乏或凝血功能障碍。
2、鼻腔后部多见于中老年人,出血点位于下鼻道后端或鼻咽部,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相关。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行停止,需专业医生进行后鼻孔填塞。可能伴随头痛、眩晕等心血管症状。
3、鼻腔顶部外伤或颅底骨折时可损伤筛前动脉,导致凶猛出血并可能流入咽喉。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可能伴有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
4、鼻腔肿瘤血管瘤、鼻咽癌等新生物侵蚀血管可引起反复出血,常表现为单侧鼻涕带血或回吸血痰。需通过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可能伴随鼻塞、面部麻木等症状。
5、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会导致凝血异常,表现为多部位出血倾向。这类鼻血往往难以压迫止血,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能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
发生鼻出血时应保持坐位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避免仰头导致血液倒流呛咳。止血后24小时内不要擤鼻涕或剧烈运动。日常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鼻腔湿润,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控制血压。若出血量大或频繁发作,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