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通常可以初步筛查肺结核,但确诊需结合痰检、CT等检查。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渗出性病变、纤维钙化灶、空洞形成、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等。
1、渗出性病变早期肺结核在胸片上可见云絮状阴影,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病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提示肺泡内炎性渗出。这类表现需与肺炎鉴别,通常需要动态观察病灶变化或进行痰结核杆菌检查。
2、纤维钙化灶陈旧性肺结核常表现为高密度点状或条索状阴影,边界清晰,为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纤维化和钙盐沉积。此类病灶多提示既往感染,若患者无活动性症状且痰检阴性,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3、空洞形成进展期肺结核可出现薄壁空洞,洞壁光滑,周围伴卫星灶。空洞内可能见液平,提示坏死物质排出。这种典型表现虽高度提示结核,但仍需与肺脓肿、肺癌空洞等鉴别,必要时需行支气管镜检查。
4、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肺结核常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片显示为分叶状团块影。儿童患者更易出现该特征,成人需警惕淋巴瘤或转移瘤可能。增强CT有助于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特征。
5、胸膜增厚结核性胸膜炎可导致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胸片表现为肋膈角变钝或带状阴影。部分患者伴有胸腔积液,需通过穿刺抽液检查腺苷脱氨酶水平辅助诊断。
肺结核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胸片作为初筛工具具有便捷经济的优势,但存在约15%的假阴性率,尤其对粟粒性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等不典型表现敏感度较低。建议疑似患者完善痰涂片、痰培养、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胸部CT扫描。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成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有效预防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