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腹腔穿刺引流、营养支持、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结核性腹膜炎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结核。
1、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是结核性腹膜炎的核心治疗手段,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方案。治疗周期通常需6-9个月,严重病例可能延长至12个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视力等指标,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2、腹腔穿刺引流对于合并大量腹水的患者,需行腹腔穿刺引流缓解腹胀症状。穿刺后可注入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增强局部疗效。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继发感染。引流后需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同时记录每日腹水引流量及性质变化。
3、营养支持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可补充维生素A、D、B族及铁剂纠正微量营养素缺乏。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4、手术治疗出现肠梗阻、肠穿孔或包裹性脓肿时需外科干预。手术方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脓肿引流术等。术前需强化抗结核治疗2-4周,术后继续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合并艾滋病的患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需谨慎评估。
5、中医调理中医认为本病属肺痨范畴,可配合滋阴润肺、健脾益气的中药辅助治疗。常用方剂有百合固金汤、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如结核丸可调节免疫功能。针灸选取足三里、肺俞等穴位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需注意中药不能替代抗结核药物。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血沉等指标评估疗效。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筛查。完成治疗后仍需随访2年,监测复发迹象。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咳嗽礼仪可减少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