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创伤后骨髓炎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以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发热和乏力。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手术清创或物理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1、局部疼痛
创伤后骨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或触碰时加重。疼痛可能从受伤部位向周围扩散,影响日常生活。疼痛的原因是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导致骨组织受损,刺激神经末梢。治疗上,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同时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2、红肿与发热
患处常出现红肿和局部发热,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红肿范围可能逐渐扩大,伴随皮肤温度升高。治疗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抑制细菌繁殖,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
3、功能障碍
骨髓炎可能导致患处关节或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活动。这是由于炎症和疼痛限制了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治疗上,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功能。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患肢,以免加重损伤。
4、全身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创伤后骨髓炎可能引发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这是由于细菌感染扩散至全身,引发免疫系统反应。治疗时,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控制全身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创伤后骨髓炎的症状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避免病情恶化。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