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几乎每个小儿从出生到少年均能遇到。有人仅以心跳不正常就认为是心律失常,这是不全面的。
小儿心律失常的种类基本与成人相似。由于小儿的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植物神经不稳定,更易发生心律失常。按发生原理将心律失常分为:1.冲动起源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异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等。2.冲动传导所致,包括各种传导阻滞。此分类可简化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种。
下面简述几种小儿常见的心律失常。重症肌无力http://www.fh21.com.cn/guke/jwl/
窦性心律失常健康儿童心脏的窦房结按一定的频率,规律发放冲动,但心律并非绝对规律,因此心电图上P—P间期允许有0.12秒之内的差异,如P—P>0.12秒就应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绝大多数窦性心律不齐无需治疗,都与呼吸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有关,此种心跳快慢的变化是随呼吸运动呈周期性改变,屏息时心律不齐消失。少数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常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和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过早搏动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频繁出现的早搏可有自觉症状,较大的儿童可主诉心悸、自觉心跳有“漏搏”或有心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小的孩子可表现有乏力、苍白及气促等。早搏一般分为:“良性”(功能性、生理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改变,多无症状又可称之为无症状性早搏,此类早搏不必治疗,经过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可自然消失。另一类为病理性早搏,主要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电解质紊乱时。此类早搏有些可发展成为恶性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对这类患儿必须做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