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二、常规治疗(一)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三、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四、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20.0~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为宜;
五、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六、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七、手术治疗
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脑出血后语言功能丧失多数情况下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恢复程度主要与出血部位、康复介入时机、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康复训练强度有关。
1、出血部位:
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左侧额叶和颞叶区域。若出血未直接损伤布罗卡区或韦尼克区,语言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基底节区出血可能通过压迫传导通路导致暂时性失语,这类情况恢复潜力优于皮层直接损伤。
2、康复时机:
发病后3-6个月是语言功能恢复的黄金窗口期。早期介入言语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重组,延迟康复可能导致异常代偿模式固化。急性期稳定后即应开始床边语言刺激训练。
3、年龄因素:
年轻患者神经可塑性更强,恢复速度通常优于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因大脑发育未完成,可能通过功能区转移实现完全代偿。60岁以上患者需更长期的康复过程。
4、基础健康: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微循环较差,可能影响神经修复效率。认知功能保留良好的患者,通过针对性训练可更好重建语言网络。既往有脑卒中史者恢复难度增加。
5、训练强度:
高强度个性化语言康复方案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训练。包含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书写等多维度的综合训练,配合音乐疗法或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激活更多神经代偿通路。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可提升训练持续性。
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阶梯式训练计划,初期以听理解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发音练习和简单对话。配合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饮食,如深海鱼、核桃等,有助于神经髓鞘修复。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脑部供血,但需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保持充足睡眠和积极心态对功能恢复同样重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若6个月后进展停滞,需重新评估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