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应该注意感冒。患者应该注意避免感冒,一般患者在感冒后几天会出现浮肿、尿血。如果检测肾功能,就会发现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很多患有慢性肾炎的病人都在看完感冒后就不得不“转战”肾内科,还有不少肾病患者则是在感冒中被发现发病。
2、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对于肾病患者应该注意适当的饮食。慢性肾病病人很容易在冬季因摄取过多蛋白质而导致肾病加重。起初可能表现为大吃大喝后胃口不好,很多人误为消化系统出毛病,可能会去消化科就诊。其实贫血、血压高、浮肿、腰酸都可能是肾脏发病的前兆。
3、患者应该加强锻炼。对于患者应该加强身体的锻炼,这样会使肾脏血流减缓,加重淤滞和肾脏的硬化萎缩。肾病患者应该坚持合理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另一方面加强肾脏血液流通,有助于损伤修复,防止肾小球硬化。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糖尿病肾病专题 http://www.fh21.com.cn/sbk/tnbsb/
糖尿病肾病通常分为五期,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排泄量及临床表现,包括肾小球高滤过期、静息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和肾衰竭期。
1、高滤过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可增高30%-40%,肾脏体积增大,无蛋白尿表现。主要因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肾小球处于代偿性高滤过状态。控制血糖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2、静息期:
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小于30毫克/24小时。肾脏病理已出现基底膜增厚等早期改变。此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同时注意避免肾毒性药物。
3、早期肾病期: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30-300毫克/24小时,肾小球滤过率开始缓慢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尿量增多。治疗需联合降糖、降压和降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可显著减少蛋白尿。
4、临床肾病期:
尿蛋白定量超过300毫克/24小时,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约10毫升/分钟。此期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控制在0.8克/千克体重,同时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
5、肾衰竭期: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症状。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心血管并发症管理成为此期重点,需特别注意贫血和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纠正。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规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指标,每3-6个月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出现水肿、乏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