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由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及医源性种植等原因引起。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在卵巢、直肠等部位种植生长。这种理论得到病理学支持,但无法解释所有病例,需结合腹腔镜确诊。
2、免疫异常:
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无法有效清除异位内膜组织。免疫调节异常可能促进病灶血管生成,导致疼痛和不孕,需通过血清免疫指标检测辅助诊断。
3、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风险增高7-10倍,特定基因如GALNT13变异可能影响内膜细胞粘附能力。家族史阳性者建议定期妇科检查,尤其伴有进行性痛经时。
4、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异位内膜增殖,孕激素抵抗则导致病灶无法萎缩。这类患者常合并月经紊乱,可通过激素六项检查评估,必要时采用药物抑制雌激素合成。
5、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或子宫手术可能将内膜细胞直接植入腹壁切口,形成瘢痕内异症。术后数月至数年出现周期性疼痛包块,需超声检查鉴别,确诊后需手术切除病灶。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饮食注意减少红肉摄入,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疼痛明显时可尝试局部热敷。35岁以上未孕患者建议尽早就诊评估,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卵巢储备功能。